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
0471-4923655(内蒙古) | 029-88451263(西安)

医疗政策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依托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医疗”提升护理服务能力

作者:时间:2023-05-26

2023年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就“下一步国家层面在改善护理服务方面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和“下一步将如何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护理服务与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密切相关,下一步国家层面在改善护理服务方面有什么考虑?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邢若齐:

医院护理工作是直接服务于患者,直接影响到患者就医体验和感受。自2010年启动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持续改善护理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护理服务需求,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护理问题,近期我们将开展以“强基础、提质量、促发展”为主题的改善护理服务行动,进一步促进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和贴近社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强基础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贴近患者。医疗机构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护士为患者提供医学照护、病情观察、协助治疗、健康指导、人文关怀等身心整体护理服务。到2025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责任制整体护理覆盖率要达到全院100%。要改善护理服务,注重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及对患者的关心关爱。

二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服务贴近临床。加强患者巡视和病情观察,严格落实核心制度,规范实施各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夯实护理基本功,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助推护理高质量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尽量减少重复性考核竞赛等,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贴近临床,为患者提供直接的护理服务。

三是拓展护理领域,促进护理服务贴近社会。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借助信息化手段,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或行动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切实增加社区和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供给,就近解决群众急需的护理问题。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医疗机构要从人、财、物等多方位加大对改善护理服务的保障力度,加强护士人力配备,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加强信息化支撑,健全后勤支持系统,让护士最大限度投入到临床护理服务中,让群众有更好的就医体验和感受。

自2019年以来,国家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政策,有效解决了高龄、失能老年人等行动不便群众上门医疗护理服务的难题,这一举措受到群众普遍好评。下一步将如何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 邢若齐: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践行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获得感的重要举措。自2019年我委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计2000余个医疗机构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出院患者、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了7类60余项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项目,打通了专业护理服务到家庭的“最后一公里”,受到社会肯定和群众广泛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范围。指导各地结合实际,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面,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护理服务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二是持续增加“互联网+护理服务”供给。指导各地聚焦群众需求,统筹区域医疗资源,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延续性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结合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是健全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制度规范。在不断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管理制度、服务模式、服务规范、运行机制和技术标准等,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纠纷投诉处理机制等,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序规范开展。










热门标签:

政策新闻

热门信息